天天资讯:美国版“动力电池白名单”能遏制中国企业吗
增收:
1. 对年收入超过10亿美元的企业征收最低15%企业税,目前美国的企业税率为21%,但由于各种避税手段,很多企业的实际税率远低于21%,该法案设定了15%的最低税率,预计10年时间可增收2220亿美元。
2. 处方药价格改革,预计10年时间增收2650亿美元。
(资料图片)
3. 强化IRS国税局税收执法,预计10年增收2037亿美元
4. 2023年开始引入股票回购税,税率1%,预计增收740亿美元。
投资:
1. 增加应对能源安全与气候变化的投资,预计10年投资3690亿美元。
2. 根据2021年美国救援方案法延长平价医疗法案三年有效期,并扩充其适用范围,预计10年投资640亿美元。
3. 增加IRS国税局的升级改造投资,以增强其税务稽查能力,预计10年投资800亿美元。
4. 支持西部各州的抗旱措施,投资40亿美元。
5. 缩减财政赤字3000亿美元。
该法案中对中国企业影响最大的是对清洁能源汽车补贴设置了动力电池限制条款,该条款与中国在2015年-2019年执行的《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即“动力电池白名单”颇为相似,因此也被称为美国版“动力电池白名单”。
中国的“动力电池白名单”政策被认为是推动中国新能源车及动力电池产业高速发展的重要政策手段。中国“白名单”政策从2015年5月实施,到2019年6月废止,共执行四年时间,而这四年正是中国和全球新能源车市场启动的关键窗口期。2015年“白名单”政策发布,2017年宁德时代首次登顶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第一并延续至今,这四年的政策支持坚定了中国企业大幅度扩产投入的决心,从而奠定了中国动力电池占据全球过半市场的优势地位。
美国设定“动力电池白名单”,是希望能像中国一样依靠政策手段阻挡竞争对手,扶持本国产业,但美版“白名单”能达成目标吗?答案并不乐观。
一、补贴很难拿得到
中国的政策之所以被称为白名单,因为该政策的执行的关键是工信部公布的符合《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名单,四年间工信部总共分四批公布了57家符合规范条件的企业。新能源车企的产品只有搭载来自这57家企业的动力电池才能获得数万元的财政补贴。
美国“动力电池白名单”的限制条款设定更为复杂,主要从电池关键矿物原料来源地和电池关键部件制造地两方面进行限制。
将车辆、电池本土制造作为获得补贴的前提条件是很多国家的通行做法,中国、欧盟的新能源车补贴,都有类似的限制要求。美国政策提出的新条件主要有两个:原材料来源地限制和“敏感实体”(Foreign entity of concern)排除条款。
车辆本土制造条款排除了丰田、现代、起亚、保时捷等多个品牌车型的补贴资格。根据美国能源部公布的最新补贴车型清单,美国市场上仅剩21款新能源车有补贴资格,而法案签署前可享受补贴的车型为72款。2023年1月1日开始执行原材料40%和电池组件50%的最低占比限制条款后,美国市场上在售车型几乎全都无法获得补贴。
美国车企的动力电池供应高度依赖中韩供应商,而韩国电池企业在上游供应链方面高度依赖中国企业。这意味着使用中韩两国企业的电池,车企都将无法获得补贴。只有日本动力电池企业的供应链基本不依赖中国,但这也造成了日企的电池成本较高,主要集中在高端产品,而这次的补贴条款还设定了价格上限(轿车5.5万美元,SUV、皮卡8万美元),高端产品有可能因为超过限价而失去补贴。
美国车企想要拿到这7500美元的补贴,只能通过调整供应链来完成。但由于中国企业在动力电池供应链的多个环节拥有垄断优势,美国企业想重建一套完全不依赖中企的动力电池供应链,付出的成本将十分可观。
美国主要的车企联盟汽车创新联盟(Alliance for Automotive Innovation)认为,按照法案要求,美国车企想要获得部分补贴,至少需要4年时间调整供应链,如果想要完全符合原材料来源和组件制造地两个限制条件,获得全额补贴,则至少需要等到2027年-2028年。虽然法案规定的补贴期限一直持续到2032年,但对美国车企来说,能够获得补贴的时间可能只有不到5年。
二、中国慢了,韩国慌了,澳洲美了,南美晕了
IRA2022法案中不论是电池原料来源地与电池部件制造地条款,还是“敏感实体”排除条款,其目的都被认为是将中国企业排除在美国动力电池供应链之外。根据《财经十一人》与多家动力电池及上游企业的沟通,中国企业普遍认为,原材料来源地和组件制造地的限制条款对中国企业影响有限。因为中企可以在美国投资建厂,也可以从智利、澳大利亚、墨西哥等与美国签署FTA协定同时也生产动力电池关键原料的国家采购,这些条款并不能限制中企进入美国新能源车供应链。
但是“敏感实体”排除条款可以直接将进入实体清单的企业踢出美国市场,这是中国企业最为担忧的条款。美国法律中对“敏感实体”的定义多达5大类11小类,特别是其中有一条规定是国务卿在与国防部长和国家情报机构负责人协商后,只要确定该实体从事未经授权的、有损于美国国家安全或外交政策的行为,即可被定义为“敏感实体”,这赋予了美国政府定义“敏感实体”的自由裁量权。在2022年7月底该法案条款公开之后,中国企业马上放缓甚至暂停了对美国的投资。
对中企来说,法案带来的不确定性和不友好态度是主要的担忧,但当前造成的损失其实比较有限,因为中企还没有在美国大规模投资建厂。目前来看,最大的损失有可能是动力电池的出口。
根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在线查询平台的数据,2022年1月-7月,中国锂离子蓄电池出口总额1617.24亿元,其中出口美国310.21亿元,是中国锂电池出口的第一大国别市场,份额近20%。不过这些电池中包含车用电池、消费电子电池,车用电池当中还包含低速电动车、两轮电动车、专用车辆等不受补贴影响的车型,真正受白名单影响的乘用车动力电池占比并不高。
而且即便是这些可能的出口损失,中国电池企业也不会特别在意,因为中国锂电池最大的海外市场是欧洲。2022年1月-7月,出口欧洲国家的锂电池总额634.39亿元,超出美国市场一倍多,且保持同比翻倍增长。而且因为中国电池企业的欧洲车企客户很多,车用动力电池在其中占比更高,欧洲才是中国动力电池企业瞄准的第一市场。
正是因为目前损失有限,所以在该法案通过后,中国企业普遍只是谨慎观望,并没有强烈反对。而强烈反对法案的声音主要来自韩国企业。据《朝鲜日报》报道,因为韩国车企目前在美国没有制造厂,IRA2022法案直接造成韩国车企的产品全部失去补贴资格。如在美国销量仅次于特斯拉Model3的现代IONIQ5.在失去7500美元补贴之后,价格将超过主要竞品车型福特Mustang Mach-E数千美元,市场竞争力严重下滑。
同时韩国电池企业因为高度依赖中国供应链,基本无法向美国车企提供符合补贴标准的电池。和中企不同,韩企已经在美国投资建设了大批电池制造厂,韩国动力电池三强LG新能源、SK On、三星SDI与美国通用、福特等车企正在推进建设不少于10家电池制造厂,主要工厂将于2023年-2025年竣工投产。如果这些工厂无法找到替代中国企业的上游供应商,即便动力电池是在美国本土制造,也无法让车企客户获得全额补贴。
根据2021年发布的《2021-2030美国锂电池国家蓝图》中的数据,在锂电池上游供应链当中,中国占据负极42%份额,正极65%,电解液65%,隔膜43%。这些是截至2021年3月的数字,2021年全年和2022年上半年这些占比还在快速提升。目前公认的数字是中国企业在动力电池的所有关键环节占比都超过一半,绝大部分环节占比超过70%,少部分如石墨生产占比近90%。如此高的占比意味着不论是车企,还是电池企业,想要建成不依赖中国的动力电池供应链,就必须承受巨大的时间和资金成本。
对于IRA2022法案,最为欢迎的是澳大利亚。澳大利亚与美国之间有FTA协定,拥有目前全球最成熟的锂矿产能,同时还拥有镍、钴、铜等电池需要的关键矿物。澳大利亚矿产委员会(The Minerals Council of Australia)会长塔尼亚·康斯特布尔表示:“澳大利亚要维持现有产能,需要每年投入200亿澳元,如果要提升产能,开发新矿山,则需要千亿澳元的投资,IRA法案将有助于澳大利亚获得足够的投资。”
在IRA2022法案之前,澳大利亚已经与美国达成了多项关于新能源供应链关键矿物的合作协议。2022年7月,澳美签署两国加速净零排放技术的合作协议,加快开发和部署净零排放技术,开展关键矿产供应链合作。同样是7月,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芬兰、法国、德国、日本、韩国、瑞典、英国和欧盟组建了国际伙伴联盟,目的是构建和保障对于清洁能源技术和全球清洁能源转型至关重要的关键矿产供应链。而联盟中拥有关键矿产资源的是澳大利亚、加拿大和美国。
目前澳大利亚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度极高,根据澳大利亚统计局数据,从2021年1月到2022年6月,对中国的锂矿出口占了澳大利亚锂矿出口总量的96.12%。为了摆脱对中国市场的高度依赖,澳大利亚也需要寻找中国以外的大市场。
墨西哥、智利、阿根廷等锂资源储量丰富的美洲国家对美国的动力电池白名单则有些不知所措,因为美国是这些国家锂资源的主要市场,但中国却是这些国家锂资源开发的头号投资者。
墨西哥与美国之间签有美-加-墨贸易协定USMCA,因此来自墨西哥的电池原材料可以帮助企业提升FTA原材料占比,获得补贴资格。但当前墨西哥还没有成熟的锂开采业务,但该国锂矿储量较多,探明储量896万吨碳酸锂当量,占全球探明储量的1.9%,而且这些储量集中在墨西哥Sonora锂黏土矿一个项目,资源集中,开采价值较大。而目前掌握Sonora项目的正是中国锂矿巨头赣锋锂业,8月9日,赣锋发布公告,完成对Bacanora100%股份的收购,从而100%持有墨西哥Sonora锂黏土项目。
市场在美国,资源由中企100%持有,墨西哥想通过美国动力电池白名单政策获利,存在的最大不确定性就是中企是否会被列入“敏感清单”。8月9日,墨西哥总统Lopez Obrador公布,墨西哥于2022年4月将锂资源国有化,已成立一家国营锂公司Litio para Mexico开采锂矿。该公司的负责人将由能源部长提议并由总统任命,墨西哥能源部长、财政部长、经济部长、内政部长和环境部长将成为公司董事会成员。未来该公司将通过与其他机构合作的方式开采墨西哥的锂资源。
这一决定遭到多家商业机构的抨击,指责其违反了墨西哥政府的承诺,并可能引发宪法纠纷。墨西哥政府也在近日解释称,赣锋锂业对Sonora项目的权益不受国有化影响。此举被市场解读为墨西哥的防范措施,墨西哥国营锂公司可能是今后与美国进行锂资源贸易的主体。
智利是全球最为瞩目的锂矿出产地,探明储量占全球的52%,而且多是开采成本低廉的锂盐湖。智利与美国之间也签有FTA协定,目前是美国的第二大锂来源国,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数据,从2017年-2020年,智利占美国锂进口量的37%,理论上来说,白名单政策对智利的锂矿是明确利好。
但智利也面临着和墨西哥类似的问题,占据智利锂资源绝对垄断地位的智利化工矿业公司SQM的第二大股东是中国天齐锂业,持有23.75%股份,且2019年已与第一大股东PAMPA集团签署一致行动协议。今后SQM的锂矿资源是被认定100%来自FTA国家,还是需要将中企的23.75%占比减掉,甚至因为中企持股面临失去补贴资格的风险,这些都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
阿根廷的情况更为特殊,该国是美国锂进口的第一大来源国,2017年-2020年,阿根廷占美国锂进口量的54%,但该国与美国尚未签署FTA协定,且国内的多个锂盐湖项目的主要投资者均来自中国。因此白名单政策对阿根廷这个美国第一大锂来源国的影响将取决于双方是否会签署FTA协定,以及对投资阿根廷锂盐湖项目的中资企业如何认定。
三、中韩电池企业加速投资欧洲
宁德时代在暂停北美建厂计划之后,很快宣布了匈牙利建厂计划,投资73.4亿欧元,约合500亿元。建设100GWh动力电池生产线,预计总建设周期不超过64个月,首个厂房年内即会开建。
除了宁德时代,中国动力电池产业链的多家企业都在匈牙利集中布局。2022年5月17日,格林美与匈牙利驻上海总领事馆签订合作备忘录,计划在匈牙利建设高镍前驱体及动力电池回收项目。2022年3月,亿纬锂能公告与匈牙利德布勒森市政府签订意向书,计划购买土地建设欧洲工厂,用于生产新型大圆柱电池。2021年9月,隔膜龙头恩捷投资1.83亿欧元在德布勒森建设年产能5万平方米的隔膜生产基地,用以供应在欧洲建厂的中韩电池企业。2020年10月,电池结构件头部企业科利达在匈牙利设立子公司,两年来先后两次增资,匈牙利分公司注册资本已从20万欧元增至4000万欧元。
不止中国企业在加速投资欧洲,韩国电池企业同样在提速。8月24日,韩国媒体ETNews报道,三星SDI将追加投资两万亿韩元,约合100亿元扩建匈牙利工厂,将年产能提升至60GWh。LG新能源今年一季度投资约5万亿韩元,扩建波兰工厂,预计明年将产能提升一倍。SK On募集资金20亿美元,用于建设位于匈牙利的欧洲第三工厂,预计2024年实现30GWh产能。
本来因为欧洲新能源市场的高度确定性,中韩企业投资欧洲的热情就高于美国,现在因为美国动力电池白名单的影响,这种倾斜进一步加速,比起不确定性风险显著增强的美国市场,虽然欧洲也会制定倾斜本国电池企业的政策,但多限于减税、订单倾斜等常规手段,“敏感实体”这种类似黑名单的排除条款从未出现,市场环境对中韩电池企业友好许多。
而动力电池企业加速投资欧洲还会反过来影响美国动力电池白名单的效果。现在的动力电池市场规模基本可以视为一个中国=两个欧洲=四个美国。中国电池企业基本独占中国市场,未来还将占据欧洲30%-50%的市场,这意味着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中将占据超过60%,甚至近70%的份额。
如此高的市场占比直接造就了中国电池企业巨大的规模优势,这种规模优势在上游企业会更突出,因为上游企业还能获得韩国电池企业的订单,占据更高的市场份额。
规模效益为中国电池企业带来成本优势,而美国市场的电池企业如果想彻底排除中国因素,就必须面对规模所限带来的高成本。这些增加的成本将持续侵蚀美国电池企业和车企的盈利空间。现在中美动力电池的制造成本差距约为30美元/KWh,一台纯电动整车电池组的成本差距约2000美元。而未来成本差距进一步拉开,仅电池系统的成本差额就将吃掉补贴金额的一半左右。再计算美国企业需要为调整供应链付出的时间和资金成本,抵消掉新增成本后,7500美元的补贴已经所剩无几。雄心勃勃的补贴计划,最终却有可能白忙一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