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沟景区道路重建9月底基本完成
海螺沟景区道路全线铺筑沥青路面。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旻翔 摄
●恢复重建:从磨西至三号营地的29公里路段正在恢复重建中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6处重要改线:4座总长近4000米的隧道,穿越4处重大地质灾害点;2座绕避潜在泥石流冲沟的大桥
●在“四隧两桥”之外,全线还设置了9处泥石流导流槽
曾经破损严重的道路焕然一新,宽阔平整的黑油路面公路沿山体蜿蜒攀升……“9·5”泸定地震一周年前夕,记者再赴震中甘孜州泸定县磨西镇,探访重建中的海螺沟景区道路。
海螺沟景区道路是海螺沟景区对外联系的唯一通道,在“9·5”泸定地震中损毁严重。如今,从磨西至三号营地的29公里路段正在恢复重建中。项目建设正在按进度如期推进,预计9月底基本建成。
新面貌 道路“颜值”高,行车更舒适
海螺沟景区的入口路段依山而建,在山壁上划出了一个“之”字。在“9·5”泸定地震中,垮塌的山体冲泻而下,约10万方堆积体将短短1公里路段掩埋,形成“绝壁”。时隔近一年,这里焕然一新,不仅原来的道路露出原貌,而且曾经裸露的山体满目青翠,灿烂山花点缀其间,迎风招展。
“对整条道路,我们全面恢复路域绿化。”四川交建海螺沟项目工程科科长宁顺江说,地震后山体松散,道路恢复重建过程中,建设者采取了工程措施加固,在滑坡断面打入锚杆、注入混凝土,将山体“抓牢”,随后采取直接撒播、挂铁丝网喷播有机基材、三联双网生态防护技术等种植措施,全面恢复公路范围植被。
不仅植绿,还进行“妆造”。一路行进,记者看到,公路两侧均进行了生态无缝修缮,边坡、挡墙等摇身一变,成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景观。路,成为景区一景。
随着道路基本修复完成,多个路段正进行沥青路面铺筑。俯瞰视角中,黑色的旅游公路盘山而上,逶迤山间。据介绍,海螺沟景区道路不是简单重建,而是恢复提升,全线按三级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全部拓宽至7.5米,并铺设沥青混凝土路面;部分急弯陡坡段进行了改善,提升了观景台、护栏的安全等级,行车舒适度大为提升。
新路线 新建“四隧两桥”避开地质风险
宁顺江手机里保存了一段视频:泥石流汹涌而下,迅速填满沟槽,漫过石桥。“这是8月11日晚上拍的,你看,桥上的淤泥还在。”站在崭新的嘎木沟大桥上,他指着前方老路桥梁说。
嘎木沟大桥是恢复重建时,为了绕避潜在泥石流冲沟而改线新建的。相较原路桥梁所在位置,嘎木沟大桥向外移动了数米,并提高净空,比改线前的桥高六七米,最大桥高达80米,并以60米的跨度跨越深沟槽,成功避开了泥石流的冲击。
这样的改线多处可见。其中,最为重要的有6处——4座总长近4000米的隧道,穿越4处重大地质灾害点,2座绕避潜在泥石流冲沟的大桥,全面提升道路抗灾能力。在“四隧两桥”之外,全线还设置了9处泥石流导流槽,“每一处都发挥了作用,保护公路不受损。”宁顺江说。
据了解,地震造成景区道路损毁严重,出现了滑坡、崩塌、路基垮塌、潜在泥石流等严重病害,地质风险大。道路恢复重建前,设计人员对沿线山体细致摸排,掌握了所有存在堆积体、可能发生泥石流的点位,对无法通过工程措施处理的隐患点,则通过更改公路走线、设置泥石流导流槽等措施,科学规避风险。(李志强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眉灵 陈旻翔 赵丹)
标签: